培養孩子的健康習慣,請從"認知"開始,從"身教"做起!
#好想標記爺爺奶奶阿公阿嬤眾家親友
[糖上癮對孩子的危害
1、蛀牙、口臭
2、長不高、性早熟
3、變笨、過動、過敏、抵抗力差
4、糖尿病&肥胖(代謝症候群相關)
5、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中風相關)
要如何中止這樣的危害呢?
就從 #認知 的改變開始吧!當你意識到這件事情,並且認真的把此事記在腦中,接下來的行為才會有所改變。]
【糖上癮】
[sugar addiction]
在我的門診當中,很多小朋友在診療結束後必做的一個動作是:轉身朝著跟診人員露出炯炯發亮的眼神訴說著:「給我糖果!」的渴望。
然而,您知道糖的過量攝取可能會對身體產生的危害嗎?
2015年美國時代雜誌指出:糖是毒!
(Sugar is definitely toxic, a new study says!)
人類天生就喜歡甜的食物,這是因為生物的演化過程都是朝著”利於生存”的方向前進的,因此人類的祖先會是對「甜味」敏感且主動攝取的一支存活下來,因為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是生存所必須。
現代人因為外食、方便的加工食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知不覺吃進超過身體所需、多餘的糖份。舉例來說,成人一天一杯珍奶加上一日三餐,所攝取到的糖份就超標了!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是,成人(用標準體重來換算)每天不超過25g的糖,危險值50g,兒童則大概是再減半。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new 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recommends reduced intake of free sugars throughout the life course. In both adults and children, the intake of free sugars should be reduced to less than 10% of total energy intake. A further reduction to below 5% of total energy intake would provide additional health benefits.)
爸爸媽媽們可以去看看,光是一瓶100cc的多多就含有13g的糖喔!
#什麼是糖上癮呢?
當我們攝取含糖飲食後,身體的變化是這樣的:
首先消化系統工作,接著血糖上升。當這個血糖的訊息來到大腦時,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會被釋放,然後大腦中叫做「伏隔核」的一個區域會接收到多巴胺的訊息,身體因此產生了愉悅感;同時,它會再跟大腦前額葉”溝通”,於是產生了行為決策:「再咬一口這個好吃的巧克力磅蛋糕吧!」
長期攝取糖份會造成多巴胺的訊號一直被傳遞,人腦中的「獎賞路徑」(reward pathway)被刺激會讓我們有愉悅感,因此想要攝取更多的糖。
但是大腦又會對糖產生「耐受性」(tolerance),導致我們必需攝取更多的糖才會感到先前得到的滿足感。於是「癮」就產生了!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想:怎麼好像在說毒癮、酒癮、煙癮?沒錯,因為「糖上癮」在腦中發生的變化就跟其他物質的成癮是同一個區域的變化喔!
#簡單整理糖上癮對孩子的危害
1、蛀牙、口臭
2、長不高、性早熟
3、變笨、過動、過敏、抵抗力差
4、糖尿病&肥胖(代謝症候群相關)
5、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中風相關)
要如何中止這樣的危害呢?
就從 #認知 的改變開始吧!當你意識到這件事情,並且認真的把此事記在腦中,接下來的行為才會有所改變。
首先,不要主動買甜食、甜飲。
外食的時候,如果不趕時間,可以把包裝翻過來看一下營養組成那一個欄位,看看該食品的熱量之外、也可以看一下含鈉量、含糖量。
久而久之,你就會知道平常常吃的哪些東西是NG的!自然就改變了飲食習慣。
我不愛喝含糖飲料,能養成習慣要歸功於歐媽媽,從小她就告訴我:「吃飯的錢不要省,想喝東西就買水、或是原味鮮奶。」她本人就是這麼做的。歐爸爸被我碎念了很久,終於改掉買零食給金孫的壞習慣。
所以,各位爸比媽咪,妳們要從身教做起喔!
此外,大家可能會想說,那喝運動飲料可以吧?感覺很健康!
NO!市售各品牌的運動飲料其實都含糖喔!(因此腸胃炎期間其實不適合喝運動飲料來補充流失的水份,甚至可能因為含糖量高而加劇腹瀉的症狀。)
您家的孩子愛喝甜飲嗎?從現在開始改正吧!
#糖上癮
#過動 #過敏 #長不高
#抵抗力差
#代謝症候群 #肥胖